【前文】
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一个问题说,如果不考虑任何现实因素你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。我的回答是在阳城一中当个老师。而我所理解的“现实因素”,恐怕并不在赚钱的多少或前程的好坏,而在可能面对的不解和嘲讽:“你当时学习那么好,你上了那么好的大学,你就回阳城当个老师?”
这段文字摘自之前的文章《你上了那么好的大学,就回阳城当个老师?》。我也有类似的体会。
【我爸勃然大怒】
我暑假在某英语培训机构实习。有不少学生刚中考完,来学雅思托福。打电话,我爸问:“你在那儿教什么?”我说:“教初中生英语。”
我爸勃然大怒:“什么?清华的学生去教英语?不够门口人笑话!你看人家田路,出国读博士;你看我我单位有个人的儿子,在北京当公务员。你倒好,反而当起初中老师了!要当老师也得当大学老师!坚决不能当初中老师!”
想起5年前,2010年暑假,大二升大三,我也是随口一说:“读研,能保研就保研,不能保研,就工作,工作也挺好的。”我爸深感“事态严重”,生怕我“走歪了”,反复打电话说:“研是一定要读的!清华都考上了,还能不上个研?人家山大的都上了研!”
不仅是我爸,很多人(包括我)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“三六九等”的观念:硕士比本科水平高;大学老师比初中老师水平高;公务员比很多工作水平高……
【层次与水平】
故事讲完了,需要用理性和理论来分析这类现象。
三六九等,说的是层次。层次指的是服务对象,或者说外在对象的差异。外在对象不同,其自身的性质、特点和规律也不同。这种不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,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。比如,大学老师服务的是大学生,大学生和大学阶段的知识有其内在的特点;初中老师服务的是初中生,初中生和初中阶段的知识有其内在的特点。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和差异,但这些不同和差异跟人的主观意志无关,也就是说,并不一定能反映教师自身的水平。
但人们往往把层次和水平划上等号。
举个例子,我实习之前,认为教GRE的肯定收入最高,因为GRE最难,挣得最少的就是少儿英语了。也就是说,所教的英语越难,挣得越多。后来我发现,挣多挣少,跟教的内容难易没有关系,而跟教师水平有关系。教师水平又跟教的内容难易没有关系。即便是少儿英语,如果能教好,照样挣得很多。
那什么是水平?水平指的是服务质量的高低,意思是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或产品是否能满足对方的需求。
总结一下,层次指的是服务对象,水平指的是服务质量;层次说的是外在,水平说的内在。
至此,显而易见,层次不等于水平,低层次可以达到高水平,高层次也可能低水平。大学老师里不乏滥竽充数之人,初中老师里不乏德才兼备之人。
层次与水平的问题,国家政策也专门论及。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)》中有一段非常明确的话:“引导高校合理定位,克服同质化倾向,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,在不同层次、不同领域办出特色,争创一流”。这段话的意思是,在不同层次、不同领域都可以建设和达到高水平。
说得再通俗一点,那就是,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”但恰恰就是这句话,存在争议。
【优秀和优秀】
假如要评估大学教学工作的质量。那重点大学的“优秀”和普通大学的“优秀”是否具有同样的含金量?是否应该设置不同的优秀标准?
一种观点认为,重点大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标准,因为重点大学是研究型教学,它的优秀的内涵是跟一般大学不一样的,是一种高水平的优秀。另一种观点认为,不同层次大学教学评估的优秀标准应该都是一样的,不要分什么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,就是一个优秀。因为,如果要分两个“优秀“,就是先入为主地把一般大学看成是低人一等。
这个案例离大部分人的生活比较远。再贴近一点,既然,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”那么,十佳中学校长和十佳大学校长,都是校长,哪个更“佳”?酒店的厨师长和县政府的科长,都是“长”,哪个水平更高?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系主任,都是“主任”,哪个更优秀?
作者:马迪(EduWind团队骨干成员,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,曾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师一年。)
本文出自EduWind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