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,您的一节课浪费了吗?

发布时间:2015-09:10    浏览:3570

作者:马迪(EduWind团队骨干成员,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,曾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师一年。)

【教育者的困惑】

教育机构往往有相应的课程。这里的课程,既包括每一堂课,比如中小学的45分钟课堂;也包括若干节课构成的连续体,比如大学一学期16周,一门两学分的课32个学时,或者比如报培训机构的托福强化班,10次课;也包括长期的培养项目,比如我申请国外大学的硕士项目。

 

那对于教师而言,怎样上好一节课呢,怎样上好一学期的课呢?对于主管教学的系领导而言,怎么设计培养方案呢?对于培训机构的校长而言,怎样开发产品线呢?

 

这是这个系列文章要尝试回答的问题。这些文章的基础是世界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·泰勒的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》,结合了我的观察和反思。

 

插一句,这一系列文章不是产品说明书,意思是,不会给出具体的做法,读者看完以后就可以照着开发一门课程。相反,这一系列文章比较务虚,围绕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展开。这四个问题被称作“泰勒原理”。

 

【课程开发的泰勒原理】

这四个问题是:

 

教育者力求达到什么教育目标?

 

为了达到这些教育目标,教育者需要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?

 

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?

 

怎么知道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?

 

【泰勒原理好比买菜做饭】

教育经验?好抽象啊。

 

打个不严谨的比方。教师是厨师,学生是顾客。教师做饭,学生吃饭。然后我逐次解释一下泰勒原理。

 

1教育者力求达到什么教育目标?意思是,厨师做这顿饭,是想让顾客吃好?还是吃饱?还是吃的有情调?如果顾客想吃出情调,那厨师就不能用大碗大盘;如果顾客想吃饱,那厨师就不能上精致糕点。

 

千万不能小看教育目标。举个例子。托福听力课,教师:“我放录音了啊,大家注意记笔记。”放录音。教师:“大家听懂了吗?没听懂啊,那我再放一遍。”放录音。教师:“还没听懂啊,那我讲一下……”

 

这个教学场景的问题是,教师没有清晰地指出教育目标,给学生下的指令不明确,学生不知道要听什么。即便教师说“注意记笔记”,但这也是非常不确切的教育目标,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。教师可以说:“大家注意记主题词及其同义词。”这样就比较具体了。

 

课堂好比战场,教师好比将军,学生好比战士。指令明确,行动才有可能有力。

 

2为了达到这些教育目标,教育者需要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?解释一下,如果顾客吃的是情调,那么厨师就不能只在食物上下功夫,可能需要请人拉小提琴,桌子上放枝花,服务员要养眼。

 

举个例子,清华本科有个传统,就是每个院系每年要办一场晚会,叫“学生节”。学生节需要排节目,节目有一审、二审、甚至三审。有个老师调侃:有谁能像排练学生节节目那样写好一篇论文?这句调侃反映了不同教育目标及相应的教育经验的冲突。专业学习是一个教育目标,相应地有写论文这个教育经验;能力培养、社交等也是一个教育目标,相应地有学生节。

 

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?解释一下,厨师买好食材,那做什么呢?同样是馒头,既可以做成玲珑的金银小馒头,也可以做成白胖大馒头。

 

举个例子。比如,托福强化班,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考高分。了解托福的读者知道,新托福,得听力者得天下,因为听力不过关,说和写也很吃亏。虽然听力最重要,而且学生听力的基础普遍比较差,但是听说读写都是十节课。这是不合理的。

 

4怎么知道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?解释一下,顾客吃完,那顾客满意了吗?有了顾客的评价,厨师才能提高。

 

举个例子。口语课,因为中国学生普遍不习惯说英语,而且师生比不合理,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。所以,好不容易有学生说英语,教师的反馈基本是:“very good. Good pronunciation.”意思是,说的很好,很好,发音很好,都好。

 

如果口语课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,那么教师需要让自己和学生知道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。老是说very good,是无效的。教师的反馈应该具体,具体地指出优点,具体地指出不足。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提高。

 

再比如,我大学四年写了很多课程论文,分数有高有低,但是较少有老师告诉我,这篇论文哪里写的好,哪里写的不好。不好的地方,应该怎么改。由于除了分数,没有细致的、有效的反馈,所以,虽然写了很多论文,但提高不大。

 


本文出自EduWind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