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研究什么

发布时间:2015-09:11    浏览:3569

作者:马迪(EduWind团队骨干成员,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,曾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师一年。)

       一个同学问我:“马迪,我最近在想,你的硕士论文到底是为了揭示一个现象,还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?”

       我说:“只是描述现象,仅此而已。”

       一开始关注这个教育现象时,我关注的是,我研究什么;现在,我需要不时提醒我不研究什么。比如,有人说,不能只关注在校期间的发展,还要关注毕业以后的发展。我不研究后者;有人说,是不是可以扩展到985高校,而不只是局限于清华?我不研究其他学校;有人说,家庭和性格的作用很大。我不研究家庭和性格,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学的研究,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。

       不研究什么,反映的是研究的边界。边界是研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。这种条件往往以否定性的表述形式存在,但是对研究有肯定性意义。

       研究的边界反映的是一种理性。这种理性有很多内涵,除了必要的限制,还包括翔实的材料,充分的说理,科学的论证。我的硕士论文《塔尖内的竞逐——基层学生在精英大学如何向上流动》得到了较多的关注,我很高兴,因为我研究的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一个教育现象,但我也很警惕,因为这个研究的现实感过于强烈和直接,如果理性不足,就很容易沦为成功学、新闻报道、个人偏见的表达,如果理性不足,可能连毕业都是问题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看,这是一个危险的研究。我需要不断反省,比如,理论是否读透了;是否只选择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事实,而回避了不同于自己观点的事实;有没有过度推论。

       这种理性还包含一种宽容和谦和。因为,教育很大,不是任何一个人,任何一个研究所能够说完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,每一个研究也都是有限的,无法设计教育问题的所有方面,无法穷尽某个具体问题的所有内容。

       最后,我想说的是,做研究对自己的生活也有帮助。人事繁忙,大千世界,我也得问问自己,我不做什么。

 

参考文献:谢维和《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》。


本文出自EduWind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